


长宁区武夷路MIX320大草坪,“宁聚慧”青春经济论坛结束时,一对耄耋之年的夫妻向活动主办方询问:家中有一块或有百年历史的彩色玻璃,可否帮忙找到能够好好保存之人?
主办方从中沟通,大草坪对面上海黑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“接”走了彩色玻璃,让百年老建筑的故事在现代科创空间延续。
这是近日发生在这条海派小马路上的一个小而美的故事,在社交媒体上一经传播,引发许多市民网友共情。
记者联系到这对夫妻,他们是武夷路320弄2号的居民。当时,87岁的朱礽浩正靠在窗户边看这场活动,听到主办方中有媒体,忽而想到家中这块彩色玻璃。
这块玻璃是他的老伴,90岁的王勰云从建筑工人手里“抢救”而来。
武夷路320弄2号是一栋两层半、共三户人家的花园住宅,始建于1911年。住宅一楼门栋大门当中,原嵌有一块长条形的欧式彩色玻璃。2017年,武夷路开始城市更新。一日,王勰云发现工人正要把这块玻璃敲碎,赶紧叫停,请求将这块玻璃完整地拆下来。
玻璃上的图案看起来颇为欧式:大小菱形组成了正方形的四个角。巧合的是,王勰云在一部法国电影中,也看到过这样一块玻璃。她喜欢绘画,平日对此类很有设计感和历史韵味的视觉元素特别敏感。再加上这栋住宅本身就有超过百年的历史,王勰云判断:这是一块有历史、艺术价值的玻璃。
玻璃拆下来后,一直放在老夫妻家中的书架顶上,一放就是五六年。直到MIX320大草坪上的这场活动。
论坛接近尾声时,黑湖科技工作人员来到活动现场,一眼就注意到这对颤颤巍巍、也不知站了多久的老夫妻。老人家小心翼翼地向主办方询问:他们此前问了很多人,都回答可能保存不好这块玻璃。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,越发想为这件艺术品找个好去处。正好看到这场颇具人文气息的活动,就想到有没有可能请主办方帮忙。
企业与街区居民以这种方式发生关联,是黑湖科技员工从未想到过的。这家工业互联网领域“独角兽”企业,每天都在争分夺秒地向前狂奔。虽然回归都市,但很难慢下来细细品味街区的烟火气、人情味。当工作人员接过玻璃,看着王勰云的眼睛,她被打动了——或许是这块玻璃中传递的武夷路历史韵味,或许是因为老人家对街区人文风貌的珍视……
玻璃如今被安置在黑湖科技的一楼展示厅,工作人员打算之后为其装框保护,并邀请这对老夫妻在公司周年庆祝日的时候,去企业坐一坐,一道欣赏这一凝聚时光的遗存老物件安居的新家。

短评:守护文脉也需涓滴汇流
一块彩色玻璃得到妥善保护的街巷故事,在社交媒体传播中引发了许多感慨和称赞。
不过,也有声音追问:老人仅凭在电影中印象以及玻璃所在建筑的历史,就判断其保存价值,是否依据不足?其实,真正令人动容的,已不是物件本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大小,而是普通市民和接收企业对城市文脉留存的共同珍视。可以想象,如果没有老人家这样有保护城市建筑和历史文脉意识的市民,以及主动接力的企业,彩色玻璃已经碎渣一地。而与之相关的城市记忆,也将缺失一块本可留存的小小印迹。
这些年,上海城市更新渐次推进,在有关部门的积极作为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,许多知名历史文化遗存得到了有效保护,不少可以映照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老物件得到了足够珍视。比如,位于黄陂南路旧改地块的“漫画会”旧址,被纳入区文物保护点的名录、挂着铭牌,也一度面临能否被保留的尴尬。幸好彼时得到市政协委员的关注和呼吁,相关部门也及时制订了“进行保护更新并促进活化利用”的明确方案。但应该看到,在“纳入名录”“悬挂铭牌”之外,还有一些保护价值或许不那么显著、承载历史或许不那么知名的细碎“遗珠”,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。伴随一段街巷故事,勾连一片社区记忆,它们也是组成城市历史文脉的一部分。对它们的保护和留存,更需要居民、志愿者、企业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力汇聚。
彩色玻璃故事的暖心之处,可能也正在于此:这座城市的文脉传承,不单有大江大河的鸣唱,也有越来越多普通“守护者”的涓滴汇流。
相关文章:
一块“百年”彩色玻璃的接力04-26
南京一大厦外立面玻璃多次高空脱落04-24
刚刚,见证历史!金价,又破重要关口!04-22
市场规模35.3万亿元,AI时代“本地生意”从哪来04-20
超前版夏天来了 大回暖助推换季进程 长江流域“跑步”入夏04-17
网传郑州将禁止早晚遛狗?官方回应04-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