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人民网
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(记者乔业琼)今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(谷雨)有关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会上,有记者提问,很多人认为运动量越大、运动强度越高,可能运动效果越好,这种观点是否正确?出现哪些情况就说明运动过量了?运动是否也需要“对症下药”?
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王健全介绍,现在有很多人运动量越来越大,有人坚持每天走2万步,也有1天跑100多公里的情况。
“研究显示运动过量不仅没有益处反而是有害的,运动能力不代表健康。”王健全提示,如果出现心慌、心悸、大汗淋漓、肌肉疲劳等,说明运动量已经比较大,对身体可能造成损伤,要停止或者减少运动量。
王健全说,要根据个人的承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强度,适度运动才是科学的。普通健康人每周3到5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,比如慢跑、骑车等,或者1至2小时的高强度运动和2次力量训练。
王健全还说,要根据人群不同,进行“对症下药”,比如脂肪肝人群,建议首选是有氧+核心训练,比如做划船机和平板支撑。糖尿病人群建议饮食后1小时血糖比较高的时候进行运动,推荐中等强度运动,40分钟到1小时为宜。对于老年人群,运动前要进行很好的评估,比如骨质疏松、心脏情况等,防止运动中出现跌倒骨折或者心血管意外等。
“总而言之,运动贵在适度,不要盲目追求越多越好,留出时间休息和恢复,才能让锻炼真正可持续。”王健全强调。
相关文章:
体重管理在行动,高校校园里跑起“迷马”04-19
踏春而行,悦跑佛慧!卡萨帝&银座第三届城市地标跑圆满收官04-19
北京市第三批援瓦医疗队开展联合义诊活动04-18
国家中医药局:提升中医院支撑和保障运动健康能力……一起来听健康早闻!2025年4月18日04-18
山西省举办首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技能竞赛04-17